- 王义川;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能够有效地推动乡村发展,有助于缩小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维持社会的和谐以及稳定状态,实现社会建设质量的有效提升。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非常重要,促使农民对传统的农业技术进行优化和调整,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强化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但是在当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当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为此,文章提出了优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策略,仅供参考。
2025年05期 No.282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4K] - 汪绪绘;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能够实现对农村土地资源的重新配置,还能优化提升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生态环境、文化传承。通过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能够有效解决农村发展中面临的土地碎片化、利用低效化、环境脏乱差等问题,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本文旨在探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提出加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对策建议,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有力支持。
2025年05期 No.282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1K] - 韩琳;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蓝图中,乡村文化产业的繁荣不仅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更是文化自信与生态和谐共生的集中体现。其核心价值在于促进经济多元化增长的同时,深度融合乡土文化精髓与生态保护理念,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当前,尽管乡村文化产业已初显成效,提升了乡村社会的经济活力与文化自信,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专业人才队伍的匮乏制约了创新能力的释放;文化资源挖掘的浅尝辄止难以彰显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体制机制的不完善则阻碍了产业振兴的长远步伐。因此,要实现乡村文化产业振兴,需培养多元人才体系,挖掘文化资源并创新传承,同时完善政策与制度保障,为产业持续发展护航,共绘乡村振兴美好图景。
2025年05期 No.282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5K] - 董瑶;
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绿色农产品供应链成为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但目前我国绿色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基于对未来绿色农产品供应链的建设和农业发展的长远规划,本文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这些策略的实施,不仅能推动绿色农产品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还能促进乡村经济振兴。
2025年05期 No.282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4K] - 邵倩;
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行和实施,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石,为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改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是必须的,它对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简单阐述了乡村振兴背景下改进农业经济管理的价值,分析了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探讨了有效的改进措施,旨在为相关工作提供帮助,促进农村农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025年05期 No.282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6K] - 王艳霞;
乡村振兴战略旨在实现农业全面发展、农民生活富裕和乡村环境改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农业经济的整体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不仅能够有效应对市场需求变化,还能增强农业的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025年05期 No.282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5K] - 胡晶晶;
新时代,我国“三农”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急需解决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困难,产业经营模式落后,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农民家庭结构离散,受教育程度低,科技文化素养不高,收入不稳定等问题。对此,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构建农民全面发展,农村全面进步,农业全面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意义重大。
2025年05期 No.282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3K] - 宋艳红;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重要政策,旨在通过激发乡村经济活力,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在这一战略中的发展能够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还能保护生态环境,传承地方文化。研究表明,特色农业经济的发展路径主要包括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科技创新的推动、品牌建设的加强以及政策支持的完善。通过基于资源的竞争优势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特色农业可以在市场中形成独特的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当前,特色农业在各地呈现出多元化和区域化的发展态势,但也面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市场准入壁垒、品牌建设难度大等挑战。为此,提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进行科技创新、提供政策支持等策略,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特色农业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025年05期 No.282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5K] - 勾态贵;
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水资源短缺与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影响了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因而本研究将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出发,具体剖析水资源保护措施对农村土地利用效率的实际影响。研究中选取了兴仁市具有代表性的农村地区,以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地理与社会经济背景分析确定了合理的样本规模。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系统地分析了研究区域水资源现状及现行政策效果。研究结果显示,采取相应的水资源保护措施将对土地利用方式产生显著影响,亦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经研究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其他类似地区水资源管理、土地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2025年05期 No.282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3K] - 陈汀汀;
本研究立足乡村振兴与边疆治理背景,以云南省公共图书馆为对象,在边疆治理理论和技术适配模型框架下,剖析发达省市经验,探索本土化策略。研究揭示云南公共图书馆面临资源配置失衡、技术适配不足、地理文化制约三重困境。借鉴发达省市经验,提出构建“差异化协同治理”模型,通过建设民族文化数字化平台、城乡文化生态圈、多元主体共治机制等路径,为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理论范式与实践方案。
2025年05期 No.282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4K] - 田子乐;
我国是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不管工业化、城镇化进展到哪一步,农业都要发展,乡村都不会消亡,这是客观规律。这一客观国情体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数字技术为振兴乡村产业提供了新动能。然而,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仍面临数字基础设施不完善、守旧思想的阻碍、数字人才短缺等问题。因此,提出加快培养乡村数字人才、不断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破除守旧思想等解决方案。不断探索乡村产业与数字技术结合的路径,实现共同富裕。
2025年05期 No.282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3K]
- 冯泽耀;卢永刚;
鄂魔芋1号是利用湖北恩施当地花魔芋种质资源06-25为母本,云南永善白魔芋资源2005引-007为父本杂交选育出的远缘杂交品种,具有抗病性强,丰产稳产的特点。推广鄂魔芋1号新品种,可以解决湖北本地花魔芋、白魔芋种植中抗病性弱,病害突出,产量低问题。文章从鄂魔芋1号品种特点,选地整地,种芋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贮藏等方面结合生产实际,总结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为魔芋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2025年05期 No.282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2K] - 杨海鹏;陈伟;侯凌鹏;张红梅;
甘薯作为经济作物之一,对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甘薯在国内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甘薯种植技术也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和农业技术的推广逐步提升,尤其是近年来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的横空出世,更为甘薯高产提供了强大助力。绿色栽培技术的推广不仅可以为甘薯高产、高质提供保障,而且能够全面提升甘薯种植技术,进而达到满意的效果。农作物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要想提高甘薯种植产量和质量,必须深入研究和开发甘薯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尤其是面对栽培技术相对落后的地区,更要加快现代化甘薯种植建设,推动现代化种植技术的发展。
2025年05期 No.282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8K] - 李雅溪;李杭烨;
农业多元化发展是农民持续增收有效途径,更是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推手。本文首先针对当前玉溪烟区劳动力流失、“请工难、用工贵”等现状问题进行描述分析,提出引入“种管+”模式的创新举措,即种植主体投资加农业服务公司管理,该模式一方面有利于降低新型种植主体进入农业种植的技术门槛,吸引更多人返乡创业,稳固从事农业人口,助力乡村振兴,另一方面有利于农业生产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经研究,选择玉溪市H县试点该模式,H县是玉溪市最大的烤烟生产基地,具有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2025年05期 No.282 48-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3K] - 程向荣;
水稻作为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不仅种植历史悠久,且营养价值高,深受广大种植户的欢迎。其中,育秧技术和插秧技术作为水稻栽培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环节,在种植过程中扮演着不同角色。?水稻育秧技术?主要是指在育苗阶段,通过一定技术手段培育出健康的秧苗,为后续移栽做好准备。机插秧技术?则是指在机械化条件下,将育好的秧苗插入田中的过程,两者互为基础,为实现水稻高产提供保障,共同促进水稻生产的现代化和高效化。
2025年05期 No.282 50-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4K] - 闫生再;
本文针对陇川县冬马铃薯种植现状,从品种选择、地块选择与整地、施肥方法、病虫害防治到采收与贮藏等环节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选用适宜的马铃薯品种,结合精细的地块选择与整地措施,能够显著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科学的施肥方法,包括有机肥与无机肥的结合、基肥与追肥的协调以及氮磷钾的平衡施用,能够满足马铃薯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促进其健康生长;有效的病虫害防治策略,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方法,能够降低病虫害对马铃薯的危害,保障其安全生产;而适时的采收与合理的贮藏条件,则能够延长马铃薯的贮藏期限,保持其优良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2025年05期 No.282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6K] - 李莉;刘永富;田沛烈;
绿色优质小麦生产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绿色优质小麦生产技术为切入点,阐述了绿色优质小麦的概念与分类;从技术普及与应用、技术创新与研发、政策支持与市场等方面梳理了绿色优质小麦生产技术的发展现状;针对绿色优质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种植户对新技术的接受度和应用能力为目标,从土壤检测、选种播种、种植技术、栽培肥料、精准管理及技术应用等方面提出应对措施,为绿色优质小麦生产技术应用及推广提供借鉴思路。
2025年05期 No.282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8K] - 李天琴;雷云龙;李昌涛;
新时期,丹寨县以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优越自然环境闻名。在地区生产发展中,玉米作为丹寨县重要农作物,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对于提高玉米单产和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玉米各项创新栽培技术的逐渐落实,在这种产业进步环境中,本文将进一步探讨丹寨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实施,最终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提高作物品质提供思路。
2025年05期 No.282 59-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3K] - 李玥庆;赛立馨;马雨菡;李珍;袁露;
食用菌产业在云南省食用菌农业产业中占据重要位置。金顶侧耳是云南省常见的一种食用菌,以其独特的香气和美味备受大众喜爱。本文从栽培条件、场地选择、栽培技术、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如何在大棚栽培金顶侧耳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为广大金顶侧耳栽培者提供可操作性的技术参考,以期提高广大菇农的栽培技术水平,增加菇农收入,促进食用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025年05期 No.282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0K] - 王琴;
油菜是国内重要油料作物之一,种子含油量高达40%以上,不仅可以用于生活,还能用于工业作业,有极高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油菜籽油富含丰富的营养价值、维生素E和不饱和脂肪酸,通过深加工还能制成多种产品,有较好的附加价值。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和生态环境变化,油菜种植技术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通过油菜种植高产栽培技术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成为目前最重要的问题。随着贵州省油菜种植规模的扩大,传统种植方式的弊端也越发凸显,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化的种植要求。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油菜种植高产栽培技术的优势,并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技术要点,以期能为油菜种植提供参考。
2025年05期 No.282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3K] - 李训芬;张园;刘彦;
在众多农作物当中,玉米是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其种植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满足社会民众的日常生活需求,还能够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加快推动地区经济的向前发展。但是在外界复杂生态环境的影响下,玉米作物的生长质量受到了很多因素的限制,无法实现玉米作物产量及品质的提升,玉米也会受到病虫害的损害,阻碍了玉米种植产业的向前发展。本文围绕玉米栽培新技术以及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式展开了分析和论述,仅供参考。
2025年05期 No.282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3K] - 陈春宝;
本文分析了云南德宏州的地理气候特点和土壤条件,总结了国内外在甜脆玉米种植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分析了云南德宏州甜脆玉米种植技术的现状,包括品种选择、土壤管理、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优化建议,包括选择适应性强、抗病性好的品种,加强土壤改良和培肥工作,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智能灌溉系统,以及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发生。本文旨在探讨云南德宏州甜脆玉米种植技术的优化策略,以提升当地甜脆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2025年05期 No.282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3K] - 张盛翔;孙福琴;梁勇;罗刚华;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可降解地膜和普通地膜在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红芯红薯上的应用效果的差异。通过在猫营镇大河村的试验,比较了全生物降解地膜~([1])和普通地膜对红芯红薯生长、产量和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生物降解地膜在增温保墒、抑制杂草生长方面表现良好,且较薄的降解膜能显著提高红薯产量,减少病虫害。与普通地膜相比,全生物降解地膜在红芯红薯种植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025年05期 No.282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5K] - 陈明策;廖顺;徐德春;
玉米是重庆市重要的粮油作物和经济作物,为实现玉米提质增产的目标,推广应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以重庆市为例,着重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展开了深入研究。
2025年05期 No.282 72-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0K] - 贾亮亮;
玉米是常见的食物之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的产量以及品质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着粮食安全。在种植玉米过程中,种植人员需要对种植地区的地形、气候、水源等条件进行深入了解,采用相适应的种植技术,提升种植效率。另外,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力度,提升防治效果,综合提升玉米的产量以及品质,避免一切不利因素对玉米造成负面影响。本文主要阐述了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旨为在玉米种植过程中提升种植技术水平,改进病虫害防治措施,提升玉米的产量以及品质,推动玉米种植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相关技术指导。
2025年05期 No.282 74-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5K] - 何钦;
本文以云南省沾益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2019—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质量的提升效果。结果表明,全区耕地等级从3.58提升至3.50,项目区平均提升0.15—0.96级,核心驱动因素为设施建设(灌溉能力权重0.1970、田间道路通达度0.1376)与土壤改良(pH值权重0.1333、有机质权重0.1024)。典型案例显示,高标准农田建设机械化深耕结合粪肥还田使有机质提高28.8%,绿肥种植优化有效磷32%。针对喀斯特地区生态约束,提出精准施肥、智慧监测与多方协同管护策略,为西南丘陵区耕地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2025年05期 No.282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6K]
- 周蕾;
农田水利工程是保障粮食高产稳产和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需持续加强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推动农田水利高质量发展。本文以某农田水利工程为例,通过分析该项目存在的问题,探讨通过节水灌溉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来推动农田水利高质高效发展,旨在进一步提升农田水利设施的运行效率和效益。
2025年05期 No.282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9K] - 刘伟;吴正平;
农村人居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综合性大系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任务。文章以绵阳市9个县(区)为研究对象,以生产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为目标层,有效灌溉率、设施农业用地占比等20个指标构建绵阳市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绵阳市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3—2022年绵阳市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发展整体向好。并从不同的地区视角对绵阳市各县(区)进行差异化分析。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并从缩小区域差异、满足资金需求、实现多元共治三个方面提出绵阳市农村人居环境优化路径,以推动绵阳市农村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
2025年05期 No.282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9K] - 曾昭;
在现代社会,农业产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与高效利用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在全球变暖、资源匮乏的大环境下,农业水资源高效开发与高效利用已是一个重大问题。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环节,是保证耕地安全、稳定灌溉的前提,其中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是比较关键的施工技术,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与有效使用的关键。基于此,本文就主要分析农田水利工程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施工技术应用要点和注意事项,以期确保农田水利工程高质量完工。
2025年05期 No.282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7K] - 盖振玲;
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的关键使命在于通过科学的技术方式,实现农田的水资源的有效管理。近年来,我国对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实际的工程建设项目的数量也在逐步地增多,浆砌石施工技术,作为一种高效且实用的工程技术方式,在农田水利工程的实施中,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为提升农田水利工程的整体效益,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因此,本文将对农田水利工程中浆砌石施工技术应用及控制措施进行讨论,以供参考。
2025年05期 No.282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7K] - 张浦;
农业生产本身依赖于水利工程及其配套灌溉设施,若想要提升农田水利工程的整体建设成效,则需要对其中所应用到的各类灌溉技术进行相应研究,改良传统灌溉模式的基础上,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因此,要对现阶段国内农田水利的整体发展情况进行研究,明确水利灌溉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寻找对应优化路径,为区域间农业生产提供灌溉方案参考的基础上,增强当地农业生产能力。
2025年05期 No.282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6K] - 范进根;
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大国,农业是支柱型产业,农业生产活动的开展不仅与社会民众日常生活存在紧密的联系,也可以为其他各项建设活动的顺利推进奠定良好的基础,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但是在农业产业建设过程中,由于生产行为的错误,造成了农业面源污染的出现,降低了生态环境的质量,也无法确保农业生产活动的开展质量,容易阻碍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就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进行了分析,论述了治理现状,并提出了治理的常用技术措施,希望可以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帮助。
2025年05期 No.282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5K] - 张翔;
新时期背景下,需要积极引进节水灌溉技术,以便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在保证农作物产量的基础上减少农业用水量。通过利用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提高农业种植效益。本文主要分析节水灌溉管理工作的技术要点,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以便推进农业的持续性发展。
2025年05期 No.282 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5K] - 韩玲;盛月军;宫方杰;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其发展状况直接反映了国内经济健康程度。同时,农业发展也与国家的经济转型密切相关。在中国,尽管水资源总量相对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却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使得水资源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水资源紧缺背景下,农田水利灌溉技术,特别是节水灌溉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主要就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
2025年05期 No.282 11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2K] - 姜慧璟;徐传晓;
在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的情况下,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监测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为了确保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监测工作高质量开展,获得更加准确全面的监测数据,为农业生态环境改善提供支持。本文主要针对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监测技术的应用以及相关的强化措施进行了探究,希望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2025年05期 No.282 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1K] - 秦云;
新时期,若想要进一步提升农作物秸秆的回收开发效果,则需要对其中所涉及的各类综合利用技术展开研究,明确技术应用模式的基础上助力农业生产发展。目前,国内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研发方面主要集中在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和基料化利用五个方面,而多数地区会直接将秸秆用于还田处理当中,并未对秸秆的经济效益进行开发。因此,要对这方面内容进行研究,寻找更为优质的综合利用技术模式。
2025年05期 No.282 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5K] - 崔艳芳;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生产方式的转变与资源的高效利用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而秸秆作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副产品,其处理与利用方式直接关系到农业环保治理的效果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本文介绍了山西省秸秆利用的现状,分析了秸秆综合利用具体的实施路径,探讨了其在农业环保治理中的作用,旨在为相关工作提供帮助,促进农业环保治理质量的提升。
2025年05期 No.282 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6K] - 张玲;
为了解决水土流失所带来的严重危害,本文首先分析了水土流失对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的负面影响,并探讨了其产生的自然、人为和气候因素。然后,详细阐述了农耕措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林草种植等水土保持措施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最后,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展示了水土保持措施在实际应用中的显著效果,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帮助。
2025年05期 No.282 12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4K] - 熊孟琴;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水资源对于保障人类的生产生活重要性愈发凸显。我国作为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农业生产用水占据了用水总量的69%,但农业用水的有效利用率却只有47%,导致了大量水资源被白白浪费。在当今提倡农业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大力推广农田灌溉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就针对提升农田灌溉节水技术应用效率的方法进行了分析。
2025年05期 No.282 12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6K] - 高元蛟;
随着农业现代化与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凸显,智能化节水灌溉技术成为增进农业水利效率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围绕智能化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实践,探讨了节水灌溉技术的优化配置和管理。采用了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的研究方法,结合生物物理模型和信息反馈机制,开发出了集成传感器监测、自动控制灌水和数据分析决策的智能农田管理系统。案例研究表明,该技术能够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和气候变化,优化灌溉时间和用水量,不仅显著提升了水利灌溉的精准性和作物产量,同时降低了水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通过制定有效的灌溉策略和完善的管理体系,实现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生产的绿色发展,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本研究为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高效节水和智能灌溉提供了实用的理论与技术支持,为其他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节水灌溉模式提供了借鉴。
2025年05期 No.282 12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6K]